教学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教学科研-教学动态

明德崇法 启航新程 | 法学院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入学教育大会

作者:陈土兴浏览次数:38发布时间:2025-10-12 14:17:09

前言

2025年9月29日,法学院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入学教育大会在学术报告厅举行。高级社工师、南城社工站副站长刘英,法学院执行院长丛珊、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姜虹,副院长付佳荣,党总支副书记魏薇,各系主任,辅导员,新生班助及2025级普本新生代表出席会议。大会由党总支副书记魏薇主持。


正文


丛珊院长以 “养浩然正气,铸法政精魂” 的院训开篇,详细介绍了学院 “法学 + 行政管理 + 社会工作” 的交叉学科发展格局。她着重提到,学院目前在校生达2821人,88名专任教师中 “双师双能型” 人才占比超60%;此外,学院已与40余家实务单位共建实习基地,并依托智慧模拟法庭、法律援助站等实践平台,系统性培养 “会打官司、会调解、懂管理” 的高素质应用型法治人才。最后,丛院勉励新生们以法为剑、以梦为马,在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建设的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法学专业系主任陈程围绕 “一个专业N种选择” 展开详细讲解:依托20年深厚办学底蕴与粤港澳大湾区独特地域优势,学院邀请30余位一线法官、执业律师深度参与协同教学,同时搭建40余个优质实习基地为学生实践赋能,目前专业法考通过率稳定在48%。基于完善的培养体系,毕业生可广泛对接公检法机关、律师事务所及企业合规管理等岗位,职业发展路径清晰多元。

高级社工师刘英则以 “生命影响生命” 为核心主题,结合16年深耕养老服务与社会救助领域的实战经验分享:当前东莞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缺口显著,她建议新生可通过考取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参与社区一线实训等方式,在长者服务与基层治理领域深耕积淀,该方向职业发展潜力与社会价值兼具,成长空间广阔。

法学与社会工作两大专业均坚持 “理论筑基 + 实战赋能” 的培养理念,致力于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精准对接新时代法治建设与社会服务领域的人才需求,为学子搭建专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的桥梁。


辅导员刘彬从课程考核、学术诚信、考勤管理、转专业与毕业要求四个维度解读学籍管理规定,强调“无规矩不成方圆”,提醒新生必须重视考勤和作业提交,严守学术规范,筑牢制度意识。此次解读兼顾“制度红线”与“帮扶渠道”,为新生勾勒学业规范框架。

学生榜样杨泓哲以 “一声到,一生到” 为核心主题,深情分享了自己的军旅成长历程与见义勇为的动人事迹。他结合曾在陆军部队接受专业急救训练的经历,详细讲述了去年8月在一次交通事故中紧急救助受伤人员的真实故事 —— 正是凭借刻在骨子里的 “挺身而出” 的勇气与专业急救技能,他成功为伤者争取了宝贵救治时间,并因此荣获 2024年东莞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东莞市见义勇为好市民” 称号。

分享中,杨泓哲特别勉励新生:“军营教会我的不只是过硬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 他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份精神传承下去,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让青春绽放出更有价值的光芒。


新生代表郭嘉楠发言引用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表达对法学之路的敬畏与决心。她称法律是社会“安全网”,选择法学即选择责任,并号召同学们以“沉下心、下苦功”的态度携手同行,在模拟法庭锤炼辩才,用理性守护正义。

副院长付佳荣为20名新生班级助理颁发聘书,受聘的班助团队将充分发挥 “朋辈导师” 的示范引领与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通过分享校园适应经验、解答学习生活困惑,助力2025级新生快速融入大学环境、适应新的学习节奏;另一方面,将积极协助辅导员开展班级日常管理、信息传达、学风建设等工作,成为连接师生、畅通沟通渠道的重要力量,为新生班级营造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提供有力支撑。

最后,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姜虹在总结讲话中,以 “认知、修身、心态” 三个核心关键词为纲,为2025级新生送上三句饱含人生智慧与殷切期许的成长寄语,引发全场师生的强烈共鸣。在寄语之外,姜虹书记还对新生表达了明确期望:“希望你们在大学四年中能以‘明德崇法’为标准,在认知里积累,在实践里进步,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温情的法治人才。”


结束语

本次入学教育大会通过权威解读、榜样示范、互动交流,为新生勾勒了清晰的学业蓝图与成长路径。未来,法学院将持续以“地方性、应用型”为导向,为粤港澳大湾区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法治人才。


文稿:陈土兴

图片:李淑涵

初审:杨金元

复审:魏   薇

终审:姜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