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教学科研-教学动态

解锁未来:法学院举行毕业生生涯发展座谈会,共探“弹性生涯”新可能

作者:殷学斌浏览次数:30发布时间:2025-09-26 16:34:45

为深度洞察高校毕业生生涯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多元路径,从而反思与优化人才培养闭环,9月23日晚,法学院以线上形式召开了2026届毕业生代表生涯发展座谈会。本次座谈会超越了常规的事务性交流,旨在从毕业生职业生涯、人力资本储备等视角,与毕业生代表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法学院执行院长丛珊,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姜虹,副院长付佳荣,副书记魏薇,各系主任、辅导员以及毕业班学生代表共聚云端,座谈会由辅导员谢婷主持,共同探讨从大学到社会的关键过渡期所面临的结构性挑战与个体策略。

座谈会伊始,姜虹发表致辞,她首先代表学院向2026届毕业生表达了深切关怀与殷切期望。她基于对宏观经济与区域人才需求的深入分析指出,当前就业环境对法学、行政管理与社会工作等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质生产力发展催生的新兴领域与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建设的深化,既带来了挑战,更蕴含着重要的结构性机遇。她进一步阐述,毕业生需超越“学历比拼”的传统思维,转向以复合型知识结构、扎实的实务能力与跨领域协作素养为核心的综合竞争力构建。

在互动环节,毕业生代表的分享生动地映射了当代青年多元的生涯观。他们的选择构成了一个丰富的“生涯光谱”:

直接就业型同学尤为关注如何将已获取的资质(如法律职业资格证)及可迁移技能进行有效“变现”。这一现象深刻反映了学生们对人力资本增值的迫切需求。

学术深造型同学展现出对深造路径的审慎评估,他们深入探究法律硕士(注重法律实务培养)与法学硕士(侧重学术理论研究)在培养目标与模式上的核心差异。这一行为本身,正是其基于知识纵深挖掘的决策逻辑的体现,旨在为投身学科前沿作出最契合个人学术志趣的路径选择。

公共服务型同学则深入探讨了实现社会价值的多元路径。例如,对于“毕业生入伍优势”的关切,深刻体现了他们将个人成就动机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视投身国防事业为践行公共服务理想、实现社会价值与个人成长统一的重要途径。

在认真听取毕业生代表的发言后,丛珊作总结发言,对2026届毕业生展现出的积极心态与务实行动表示充分肯定,并围绕“定位”与“能力”两大关键词提出殷切期望。一是希望同学们理性规划、务实笃行,结合自身优势明确职业方向,不畏基层起步,在实干中积累成长;二是强调持续学习、提升本领,将法学院所培养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转化为应对社会挑战的坚实基础。学院承诺将持续优化就业支持体系,整合资源为每位毕业生的生涯发展保驾护航,并表示“学院永远是同学们的坚强后盾”,更期待大家脚踏实地、自信从容地开启人生新篇章。

文稿:殷学斌

图片:法学院

初审:杨金元

复审:魏   薇

终审:姜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