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教学科研-教学动态

以党建引领擘画就业新蓝图:法学院202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启动会议举行

作者:殷学斌浏览次数:6发布时间:2025-09-08 13:10:36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为深度契合国家人才强国战略与高质量发展之要义,系统性响应新时代对法治人才供给的新要求,东莞城市学院法学院于2025年9月4日下午,在5C319召开2025届毕业生初次就业去向落实率总结会议暨202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启动会议。

本次会议核心在于高位推进“党建+就业”协同机制的创新性构建与实践。会议旨在深刻阐释并践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就业”的核心逻辑,通过强化学院党总支的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将202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学院发展顶层设计的宏观框架中进行审视与规划。精准应对当前结构性就业压力,优化学科专业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匹配效能,为2026届毕业生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奠定理论与组织基础,助力他们开启职业生涯的新征程。

会议由法学院执行院长丛珊主持,她首先介绍了2026届法学院各专业毕业生的人数规模、生源结构及学业总体情况。在此基础上,她从教学培养与人才输出的角度,提出了以下重要观点:第一,深化课程思政与就业导向的教学协同;丛珊要求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机嵌入职业规划与就业引导内容。例如,在教学中剖析相关行业的法律人才需求,在案例研讨中引导学生了解律师、法官、企业法务等不同职业路径的工作实质与能力要求,将知识传授与职业启蒙紧密结合。第二,强化学院资源对就业支撑的赋能效应;呼吁教师们主动“走出去”和“引进来”。鼓励教师利用自身的学术网络、行业合作及校友资源,积极为学生引荐实习岗位、搭建实践平台,甚至直接向合作律所、企业等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同时,邀请行业精英、优秀校友走进课堂、举办讲座,帮助学生拓宽视野,精准定位。第三,构建基于导师负责制的个性化就业支撑体系;丛珊明确要求法学院全体教职工需切实履行就业指导职责。需与所指导的学生进行一对一深度沟通,结合学生的学业成绩、性格特点与职业兴趣,提供“一生一策”的个性化发展建议。

法学院党总支书记姜虹在会上作了《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暨2026届就业工作部署》报告。她全面总结了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深入剖析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与难点,并基于实际情况,对202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了系统部署和针对性安排。姜虹从构建“党建引领+三全五导”推动高质量就业工作新格局的高度,对推动2026届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提出了以下重要观点:第一,强化思想价值引领,夯实就业之“心”;姜虹提出,学院要将价值塑造贯穿就业指导全过程。要求各师生党支部通过主题党课等形式,深入开展“就业观”大讨论,引导学生远离“慢就业”、“缓就业”、“不就业”心态,从思想上增强就业的根本动力。第二,充分发挥发挥法学院党总支优势,凝聚全员育人之“力”;姜虹强调,要充分发挥学院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构建 “学院党总支-党支部-党员”三级联动的就业工作责任体系。第三,贯穿育人全程,筑牢全过程育人之“基”;姜虹指出,党支部活动要与专业实习、职业规划大赛、访企拓岗等活动深度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早规划、早成长,让学生实现从“不就业”到“主动择业”的能力跨越。第四,整合平台资源,拓展全方位育人之“场”;姜虹表示要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全方位就业支持网络,进一步推动“党建共建”,将组织联建转化为稳定的实习就业基地和人才输送渠道。

法学院始终坚持党的建设与业务工作互融互促,努力做到学生“进口旺(生源引进)、出口畅(就业招聘),中间环节有质量(育人过程)”。支部坚持问题导向,做好结合文章,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成果转化为做好就业工作的实际成效,培养更多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干得好、上得来、出得彩的学生,全力助推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本次会议为法学院202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展望未来,学院将坚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通过全院教师的协同努力,构建“教学-实践-就业”全链条育人机制,积极拓展校企合作深度与广度,强化就业指导的精准性与实效性,切实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与未来发展潜力。

文稿:殷学斌

图片:法学院

初审:杨金元

复审:魏   薇

终审:姜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