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防灾减灾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
作者:admin浏览次数:208发布时间:2025-05-16 21:56:57
2025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为增强师生防灾减灾意识,提升应急避险能力,法学院将开展系列科普宣传活动,以知识普及、实战演练、互动体验等形式,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防灾减灾日的由来与意义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造成巨大生命财产损失。为铭记历史、提升全民防灾意识,国务院自2009年起将每年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这一日既是警示,更是行动号召——通过普及防灾知识、提升应急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防灾减灾日图标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构图元素。其中,雨过天晴的彩虹寓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是人们防雨的最常用工具,其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大家携手,共同防灾减灾。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意。
防灾知识科普:关键时刻能救命
一、遇到地震,如何应对?
躲入结实的台子、桌子或凳子下面,膝盖弯曲,手臂弯曲抱住头部,臀部及下弯的背部抵住内墙或门框,如果台子、桌子发生移动,须确保与其一起移动。由于震动可能产生气体泄漏,不要使用火柴、蜡烛或开放式的可燃物,也不要开关电灯或其他电源。
二、遇到洪水,如何应对?
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地暂避。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三、遇到森林火灾,如何应对?
一旦发现被林火围困或袭击,要果断决策。如果身处山顶,应迅速向火灾发生的背坡下山离开,选择植被稀疏的空旷地带逃生;如果身处半山腰,应观察风向和自身位置避开火头,选择火强度小的位置,冲越火线进入火烧迹地,切记不要顺风跑。
四、遇到山体滑坡、泥石流,如何应对?
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迅速跑至沟谷两侧山坡或向高地跑。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不要停留在低洼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
五、遇到台风,如何应对?
台风来临前,要及时搬移屋顶、窗口、阳台处的花盆、悬吊物等。台风期间,尽量不要外出行走,倘若不得不外出时,应弯腰将身体紧缩,穿上轻便防水的鞋子和颜色鲜艳、贴身合体的衣裤,把衣服扣好或用带子扎紧,以减少受风面积,并且要穿好雨衣,戴好雨帽、系紧帽带,或者戴上头盔。
六、遇到冰冻雨雪,如何应对?
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注意防寒保暖,如遇雨雪冰冻等灾害性天气,应减少户外活动。确需出行时尽量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步行出行,最好穿防滑鞋,过马路要注意路况和车情,不在湿滑路面上疾行、奔跑;如骑车出行,要减速慢行,保持安全车距,戴好头盔,骑车中不要猛捏车闸,不急转弯。
另外,不要到未开发的网红景点和野景点进行露营、探险活动,远离不牢固的冰面、冰雕,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七、遇到冰雹,如何应对?
突然遇到冰雹袭击,要迅速寻找遮挡物,比如躲进室内、公交站牌下。若附近什么都没有,应该及时半蹲在地,双手抱头或用包、文件夹遮挡头部。开车时遇到冰雹,可靠边停下,注意停靠时不要在大树旁或大型物体可能掉落的区域。
八、遇到沙尘暴,如何应对?
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要戴口罩,用纱布蒙住头,以免沙尘侵害眼睛和呼吸道,不要在广告牌、临时建筑物下逗留、避风。机动车应谨慎驾驶,减速慢行,密切注意路况,保证交通安全。
防灾减灾,人人参与,人人有责。我们应当积极行动起来,细心排查身边的灾害隐患,深入学习防灾减灾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应急响应能力。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做到“讲安全、会应急”,我们才能够携手筑起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有效抵御各类灾害的侵袭,从而确保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让我们并肩同行,共同努力,为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百度百科
初审:朱佳欣
复审:魏 薇
终审:姜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