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铸魂育人“三全五导”赋能成长 ——东莞城市学院法学院以“成长灯塔” 照亮人才培养奋进之路
作者:魏薇浏览次数:85发布时间:2025-05-06 21:05:53
“从退伍军人到见义勇为标杆,再到莞邑青年宣讲大赛的青春榜样,学校推行的‘三全五导’成长导师制为我标注了每一段成长的坐标。”东莞城市学院法学院2023级行政管理专业1班的杨泓哲这样总结自己的蜕变。
2025年4月2日,在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共青团东莞市委主办的“逐梦青春‘志’绘未来”莞邑青年宣讲大赛决赛中,东莞城市学院法学院退伍军人团队以杨泓哲、黄颖珊、姚书灵等退伍军人事迹为蓝本的宣讲作品《一声到 一生到》,凭借“军旅故事+社会服务”的创新叙事斩获一等奖。这段闪耀的青春轨迹背后,正是东莞城市学院“三全五导”成长导师制育人体系的全链条赋能。
自“三全育人”理念提出以来,东莞城市学院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深入探索本科生人才培养新机制。2024年,学校党委紧跟国家教育战略部署,在全校推行“三全五导”成长导师制,旨在通过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培养,助力学生成长成才。这项“三全育人”理念与本科生导师制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一经推广,便获得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位“行管学子”的成长图谱:从军营硬汉到见义勇为先锋
2023年9月,杨泓哲脱下军装重返校园,一度因身份转换陷入迷茫。在法学院成长导师的引导下,通过主题党课,红色研学等活动,感悟“退伍不褪色”的精神内核;在职业规划方面精准对接寮步退役军人服务中心,通过退役军人就业渠道对接机制,提升其岗位竞争优势;在实践平台上助其参与莞邑青年宣讲大赛,斩获一等奖,实现精神传承与实践赋能的双向突破。
2024年8月5日,杨泓哲在家门口目睹清洁工遭遇车祸,他运用部队所学的急救知识,为伤者止血、清理呼吸道,守护生命直至医护到场。这一义举被授予东莞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成为全市首例高校学生获此殊荣的案例。杨泓哲的故事,是东莞城市学院“三全五导”成长导师制的缩影。这一以“思想引导、规划先导、学业指导、升学辅导、就业向导”为核心的育人机制,正以“成长灯塔”之姿,为湾区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新范式。
党建引领:铸魂育人的精神坐标
法学院将党建引领作为“三全五导”的根与魂。党总支牵头构建“院领导-导师-辅导员”协同育人矩阵,落实“三个一”行动(每周一次面谈辅导、每月一次小组研讨、每学期一次成长诊断),通过各类讲座与特色活动,将红色基因根植于学生心中。在2025年莞邑青年宣讲大赛中,法学院团队以退伍军人群体为原型,用沉浸式宣讲的创新形式,将理想信念教育转化为可感可知的青春叙事,一举夺魁。
全链育人:打破壁垒的生态重构
面对大湾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法学院以八大发展指导中心重塑教育生态。课程建设中心紧抓新文科建设,实施“法律+人工智能”“法律+基层治理”等交叉学科。构建“AI+法律”范式,要求学生掌握数理统计等技术知识以解决法律人工智能复杂问题。职业规划指导中心联合东莞市律师协会、东莞仲裁委员会、寮步法庭等政企单位,建立“法治实训基地”,将司法考试辅导、公务员招考培训与实务课程深度融合。升学指导中心聚焦考研规划与学术能力提升,依托学院历年“三考”(即法考、考研、考公)领先的优势,引入高校导师资源,为学生定制个性化深造路径。
实践赋能:扎根湾区的治理答卷
学院将育人阵地前移至社会治理一线。组织师生深入东莞33个镇街开展“法治下基层”活动,服务人次超4000人次;主持调解纠纷案件200多件,调撤成功50多件,成功率近30%,获得了当事人和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的高度认可,为东莞基层社会治理和“无讼社区”建设作出巨大贡献。学院与横沥镇结对共建,校地合作助力“百千万工程”成果斐然。中共横沥镇委员致函感谢,特别指出,法学院师生团队深度参与“百千万工程”建设,围绕农村毒品治理开展的系统性调研形成可操作性对策建议,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劲智力动能。
从迷茫学子到湾区法治人才,从课堂理论到社会治理实践,东莞城市学院法学院以“三全五导”为笔,绘就了一幅“党建引领、全链赋能、扎根湾区”的育人长卷。这场始于思想浸润、成于实践淬炼的变革,正为粤港澳大湾区输送兼具家国情怀与实践智慧的时代新人,也为新时代法学教育写下“破壁共生”的“东莞答卷”。
东莞城市学院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主动对接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以青年人才培养的精准供给,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人才强基工程注入强劲动能,在服务区域发展战略中彰显高等教育的责任担当。
撰稿:魏 薇
摄影:法学院
初审:朱佳欣
复审:魏 薇
终审:姜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