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党建工作-党建动态

莞邑红迹寻初心 “三全五导”育新人 —— 法学院党总支开展“红色研学+三全五导”主题教育活动

作者:魏薇浏览次数:102发布时间:2025-04-12 17:40:55

4月9日下午,东莞城市学院法学院党总支组织参与“三全五导”的师生赴“东莞记忆”文化街区与东莞人民公园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本次活动以“莞邑红迹寻初心,法韵传承担使命”为主题,深度融合“三全五导”导师制要求,聚焦思想引导与学业指导,在红色文化浸润中筑牢育人根基,探索新时代法学教育的红色赋能路径。

思想引导:在历史坐标中锚定初心航向

 

师生首先走进“东莞记忆”文化街区。在西城楼公园的水岸剧场与观水云台,导师结合岭南园林与红色文化的融合,讲述东莞在近现代革命中的角色,引导学生从城市发展脉络中理解“国家记忆”的深刻内涵。漫步中兴路骑楼街,东方红照相馆、梁生草药店等老字号店铺的历史沿革,成为“活教材”,导师现场解读“诚信经营”“法治精神”与红色商业文化的内在关联,让学生在感受老莞城韵味的同时,体悟新时代法律人应有的价值坚守。

 

在东莞人民公园,师生沿着“东门 — 革命烈士纪念碑 — 红棉山庄”路线深入研学。导师详细讲解东莞人民在历次革命斗争中的英勇事迹,将“爱国情怀”“使命担当”融入现场教学,引导学生从先烈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红棉山庄作为叶剑英等革命先辈曾驻扎的旧址,导师结合“听蝉堂”“红棉阁”的历史背景,生动阐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法治建设的历史渊源,让红色基因与法治信仰在学生心中同频共振。 

学业指导:在实践课堂中锤炼专业素养

 

“东莞记忆”税收政策主题长廊研学活动中,法学院导师团队以第34个全国税宣月“税收法治公平”主题为脉络,巧妙将税法知识融入沉浸式互动场景,带领学生开展“理论+实践”双维度的专业学习。导师以长廊起点处“税惠算盘”法治符号为切入点,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阐释税收公平原则如何通过累进税率、专项扣除等制度设计实现收入分配调节,引导学生观察企业纳税数据墙时同步分析中小企业税收优惠的法治化路径

 

“寻找阿奇与税收”闯关环节,导师将“诚信纳税的法律保障”“税收争议解决程序”等知识点转化为案例线索。面对文创产品中的税务登记流程图,导师更以“法律要件—行政程序—企业权益”三重维度拆解税收征管全链条法律要点,引导学生在卡通形象打卡互动中构建“税法规范—营商服务—社会治理”的系统性认知。导师鼓励学生树立“精准法治”视野,既要精通个人所得税征管、税收优惠适用等具体法律规则,更要理解税法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以专业力量推动税收法治建设,在维护税收公平、服务经济发展中践行法律人的责任担当。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实地研学,不仅深化了对税法条文的理解,更明确了法律人在税收法治实践中的使命 —— 既要成为税法专业的“行家里手”,更要成为诚信纳税的“法治守护者”,以扎实的专业素养助力税收法治社会建设。

“三全五导”育人:在沉浸式体验中构建育人共同体

 

本次活动是法学院落实“三全五导”的生动实践,形成“理论学习 — 实践感悟 — 价值内化”的育人闭环。活动中,在打卡税收政策长廊、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展板、个人所得税展板大字墙等特色点位时,导师们主动开展专业知识教学,将研学现场转化为面向学生的“微课堂”,实现育人主体从“单一导师”到“多人参与”、育人场景从“校内课堂”到“社会场域”的拓展。

 

法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姜虹表示,“红色研学+专业学习”是“三全五导”育人体系的重要载体,未来将持续挖掘本土红色资源,推动思想引导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让红色基因成为法学人才培养的鲜明底色,培养既有扎实专业素养、又有深厚家国情怀的新时代法治建设者。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红色文化的之旅,更是一场法学教育的“思政赋能”实践。法学院师生在莞邑红迹中感悟初心使命,在“三全五导”成长导师制引领下明晰育人方向,为构建“专业教育与红色铸魂同频、思想引领与学业提升共振”的育人格局迈出坚实一步。


撰稿:   薇

摄影:法学院党总支

初审:朱佳欣

复审:魏   薇

终审:姜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