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基层一线 走到田间地头
作者:朱佳欣 谈碧瑶浏览次数:418发布时间:2025-01-09 21:39:23
活动目的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引领青年学子返回家乡参与实践服务家乡建设发展,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上,用实际行动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中贡献青春力量,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法学院党总支决定在2025年寒假组织全院青年学子开展寒假红色研学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主题
走进基层一线,走到田间地头
实践内容
本学年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的校/院项目的团队可由多个学院同学联合组队、不多于3名同学的形式组成,在计算项目隶属时以学生第一负责人为准。
选题分类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相结合,通过社会实践,将书本知识与群众实践进一步结合,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锤炼意志品格,磨炼社会化能力,贡献青春智慧。
1. 红色研学
动员学生自主研学家乡所在地的红色文化阵地、博物馆、规划馆等地域资源,了解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间的相关故事,从而加深对红色文化精神的理解,培养和塑造青年学子不畏艰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素养,更加倍珍惜当下的幸福安稳生活。
2. 思政入乡
动员学生将思政课搬入家乡,突出实践导向,以文化自信为实践底气,以文化强国为实践目标,实现习近平文化思想从思政课堂向社会实践大课堂的转化。
3. 政务实践
组织学生深入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一线岗位,承担具体工作。注重引导学生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4. 乡村振兴
动员学生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的统筹下,参与开展乡村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实践活动。开展“我为乡村代言”实践活动,讲好乡村振兴故事,用党的伟大精神助力美丽乡村、文明乡村、善治乡村建设。
5. 志愿服务
组织学生通过志愿服务等方式,在农村、社区以及青年之家、四点半课堂等基层一线场所,开展扶贫济困、扶弱助残、敬老爱老、生态环保、课业辅导、服务群众等工作,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
6. 社区服务
结合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相关工作安排,广泛开展社区实践。动员学生主动向村、社区和青年之家报到,在乡镇党委和村、社区党组织的统筹下,就近就便编入志愿者组织、青年突击队等,通过多渠道力所能及地参与基层治理日常工作,以实践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7. 文化宣传
组织学生探究家乡红色文化,用好家乡丰富资源,讲活红色故事,讲好家乡故事,开展多种形式特别是生动活泼的理论宣讲、文化宣传和网络直播等活动,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相关要求和参与步骤
(一)相关奖项配置:
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若干名。
入选项目将发放相应荣誉证书及纪念品,获得课外学分加分。
(二)确定项目并登记提交:
有意向参与本次红色研学社会实践活动的个人与团队需填写实践项目团队的信息并于3月10日前向法学院党总支提交《附件1:2024年法学院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登记表》与实践产物(发送至邮箱:dgcyfxydjzzb@163.com;联系人:陈梓莹)。
(三)实践结果产物要求:
拍摄作品
1.每个学生团队最多可报送 2 幅摄影作品;
2.像素清晰,单张图片不小于 1M;
3.拒绝缺乏创意、主题模糊的作品;
4.每幅作品为 1 个 word 文档,须包含投稿作品、活动方向、团队名称、地点、时间、作品简介 (100 字以内 );
5.word 文档命名: 摄影作品+活动方向+团队名称。
原创视频
1.每个学生团队最多可报送 3 个原创视频;
2.分辨率高,单个视频不少于 15s;
3.富有创意,拒绝庸俗;
4.每个视频为 1 个文件夹: 视频+word 文档。word 文档须包含:活动方向、团队名称、地点、时间、作品简介(150字以内);
5.文件夹命名: 原创视频+活动方向+团队名称。
创意海报
1.每个学生团队最多可报送 2 幅创意海报;
2.主题明确,设计美观,实用性强;
3.应体现“返家乡”“红色研学”等元素;
4.每幅作品为 1 个 Word 文档,须包含投稿作品、活动方向、团队名称、地点、时间、作品简介(100 字以内);
5.Word 文档命名:创意海报+活动方向+团队名称。
撰稿:朱佳欣 谈碧瑶
初审:朱佳欣
复审:魏 薇
终审:姜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