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律杯”夺冠!法学院赛队荣获东莞市高校模拟法庭竞赛一等奖
作者:欧骐毓 陈洁琳浏览次数:291发布时间:2024-12-08 00:11:46
2024年11月29日,由东莞市司法局、东莞理工学院联合主办,东莞市律师协会协办的第四届“莞律杯”模拟法庭邀请赛在东莞理工学院圆满结束。此次赛事由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四级高级法官林静担任比赛评审委员会主任,东莞市律师协会委派知识产权法律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德恒(东莞)律师事务所袁慕贞律师,广东启盟律师事务所袁艳君律师担任评委。法学院谢敏茹老师担任指导老师,欧骐毓同学担任学生领队的东莞城市学院赛队,凭借优异的法律文书和庭辩表现荣获大赛一等奖!
本次模拟法庭竞赛采取邀请赛赛制,历时近两个月,共有四所在莞高校参赛,分别是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医科大学、东莞城市学院以及广州新华学院。
我院赛队经过了前期遴选,最终确定了以欧骐毓同学为首的6名法学专业学生,代表学校参加此次“莞律杯”模拟法庭邀请赛。
赛事共两大评分模块,分别是法律文书写作与现场模拟庭审。在文书写作环节,参赛选手需在规定时间内,根据给定的案例材料,提交多份法律文书,包括但不限于上诉状、二审答辩状、代理意见等。评审团根据文书的格式规范性、论点的逻辑性、论据的充分性以及语言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评分。
而在庭辩技巧环节,选手们则需根据案件性质和角色定位,进行有力的开庭陈述、辩论和总结陈词。评审团依据选手的庭辩表现、法律知识运用、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在前期的法律文书写作备赛过程中,通过谢敏茹老师的悉心指导,成员间的紧密协作,同学们逐渐掌握了文书写作的要领。通过深入分析案情,反复推敲每一个论点,确保每个论据都经得起推敲。通过数十版的修改,文书的结构变得更加严谨,语言表达也更加精准,最终形成了一份份高质量的法律文书。
在模拟庭审练习中,我院赛队依照赛制分为了两个小组,赛队成员欧骐毓、赵敏、赵慧敏同学,担任案例中的被上诉方,赛队成员李靖楠、郑钰林、林蕴仪同学担任案例中的上诉方,康贶妍、卢倚桐作为省模拟法庭的参赛成员,也全程参与备赛过程中。
谢敏茹老师多次指导成员进行赛前的模拟演练,对案件材料、法律依据和对手可能提出的论点进行深入分析,确保每位队员都能对案件有全面的理解和准备。最终在决赛的庭辩中,东莞城市学院赛队成员凭借扎实的法律功底和出色的团队协作,赢得了评委的一致认可,最终荣获一等奖。
本次莞律杯模拟法庭竞赛为法学教育改革提供一个新的场地和机会,帮助未来的法律职业者,在学校课堂与课本学习之外,在一个模拟的实战场所获取法律实务的经验。
我院代表队参加此次比赛并取得一等奖,有效提升了参赛学生的法学理论素养和法律实务技能,展现了我院法学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专业能力,强化了我院法学实践教学、推动法学教育与法治实践深度衔接,促进法学院校间的沟通交流,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培养兼具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法学人才!
这是我们学院首次参加“莞律杯”模拟法庭邀请赛,获得一等奖的成绩,是对我们团队努力和付出的最好肯定。在备赛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譬如在全队一齐准备“莞律杯”的同时,广东省本科高校模拟法庭竞赛也在同步进行,因此我们需要在繁重的课业之外,预留出了大部分时间来准备这两个比赛,备赛压力是较大的,同时也十分考验我们的综合能力,但大家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相互支持,共同前进。最终,我们没有辜负宝贵的竞赛资源、老师的悉心指导,以及每一位队员为比赛付出的精力,赢得了评委和对手的认可。
第一方面:文书写作
在模拟法庭中,文书写作是基础且关键的一环。第一是确保文书的结构清晰,逻辑严密,让评委能够迅速理解我方的论点;第二是语言要精练,避免使用过多的修辞和冗余词汇,每一句话都应承载明确的信息或论点;第三是团队内部要进行多次的讨论和反复修改,互相帮助队员寻找遗漏和错误。
第二方面:庭辩技巧
庭辩是模拟法庭中的重头戏。在庭辩前,选手要对案件材料、法律依据和对手可能的论点进行深入研究,确保准备充分;在庭辩过程中,要时刻保持清晰的逻辑,条理分明地阐述我方观点,并层层递进地展开论证;同时要注意庭辩时的语速、音量和语调,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在反驳对方时,要找准对方的漏洞,进行有力的反驳。
第三方面:检索方法
在模拟法庭中,高效的检索方法对于准备案件至关重要。首先通过威科先行和北大法宝等工具进行完成法律依据和类案的检索,了解各级法院在处理类似案件时的判决依据和判决结果,这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案件的核心问题和争议焦点,同时可以作为文书中的类案检索板块,为文书提供强有力的说理支撑;其次是在微信搜索找高质量推文,微信搜索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通过它可以找到很多高质量的法律推文,这些推文往往包含了法律人对特定法律问题的透彻分析和独到见解,有助于加深对案件背景的理解、整理案件事实和法律依据。
图片:欧骐毓
初审:杨金元
复审:魏 薇
终审:姜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