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城市学院法学院开展港澳法专题课程协同教学活动
作者:吴晓薇浏览次数:391发布时间:2024-12-04 23:28:18
2024年秋季学期,法学院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实务操作能力的涉外法治人才,为参与港澳法专题课程的2022级涉外法治人才创新班的学生们开展了协同教学的多元化授课形式。通过邀请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涉外律师走进课堂,以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讲解分析,为学生们搭建起一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
协同教学授课分别于2024年10月16日、10月23日、11月27日进行。在这段期间,东莞连越律师事务所的邹慧敏律师、杨扬律师以及邓佩芸律师担任外聘教师,与学生们共同探讨和分享了印尼商业趋势与投资案例实务、涉外合同风险防范要点以及东盟投资优劣势与劳动法律概况等精彩内容。
10月16日,邹慧敏律师和杨扬律师以“印尼商业趋势与投资案例实务”为主题进行授课。课堂上,两位律师首先向学生们介绍了印度尼西亚的基本概况,包括其人口、民族、语言、宗教和货币等方面,为学生们描绘了一幅印尼的宏观图景。随后,律师们详细阐述了印尼的外商投资政策,如对外资企业设置的正面清单制度、存在的投资限制行业以及中国企业在印尼投资的主要方式等。通过数据和案例分析,律师们还展示了中国在印尼主要投资的行业及其背后的原因,为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涉外法律学习的参考。此外,关于印尼公司和企业的设立流程、土地制度和劳动法律等内容,律师们也给予了详尽的解答。
10月23日,邹慧敏律师、杨扬律师以及邓佩芸律师携手为学生们带来了“涉外合同风险防范要点”的主题课堂。课堂上,三位律师总结了涉外合同中常见的合同类型及通用条款,并重点强调了销售合同、经销合同、服务协议、租赁协议、品牌或技术许可协议以及股权收购协议等六类典型涉外合同的概念和需要注意的重点知识。通过实务过程中的案例分析,律师们向学生们传授了审查涉外合同的审查方法以及对合同中的一些关键措辞的理解。同时,律师们还详细讲解了涉外合同中的典型通用条款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为学生们在未来的涉外合同处理中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
11月27日,协同教学授课迎来了本门课程的最后一课,邹慧敏律师和杨扬律师以“东盟投资优劣势与劳动法律概况”为主题,为学生们带来了关于东盟投资环境的全面解析。课堂上,律师们首先带领学生们回顾了东盟的历史沿革和目前的发展局势,并介绍了东盟贸易市场的概况。随后,律师们深入分析了东盟的核心投资领域和行业,其中重点探讨了中资企业投资越南、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东盟国家的优势及所面临的挑战。在劳动法律方面,律师们详细阐述了东盟各国的主要劳动法律制度、相关的劳动法核心条款以及外籍劳工管理制度等内容。
此次协同教学活动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邀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涉外律师来参与课堂授课,他们不仅学到了许多与涉外法务有关的实用知识和经验,还得以与知名律师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法学知识和法律学习道路上的疑问困惑。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形式,不仅丰富了他们的法学理论知识体系,也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东莞城市学院法学院将继续秉承“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和实践更加多元化、高效化的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贡献力量。
图片:吴晓薇
文稿:吴晓薇
初审:杨金元
复审:魏 薇
终审:姜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