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一体“聚青力”,实干笃行“建新功” ——法学院党总支着力推进党团一体化建设
作者:朱佳欣浏览次数:405发布时间:2024-10-15 10:56:53
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党团一体化建设是形成思政教育合力、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2024年,法学院党总支坚持构建大党建工作体系和大思政工作格局,以深化“引领力”为根本,以打造“组织力”为内核,以提升“服务力”为基础 ,以提升“贡献度”为目标 ,充分发挥党组织对青年团员各方面思想引领的积极作用,实现了团员青年、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不同群体的全覆盖、无缝衔接,最大程度发挥思想引领的实效性。
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以深化“引领力”为根本。
突出政治功能体现“高度”。法学院党总支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把握好重大事项中的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按照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在行政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基层党支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规范支部日常工作,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推动各项主题教育学习走深走实,加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员政策理论学习,构建完善的网上学习组织,打造创新学习生态,营造“比学赶帮超”学习氛围,促进自觉学、示范学、跟进学。积极发挥“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等互联网产品传播作用,充分发动团员与群众青年参与学习,参学率从52.19%提高到86.34%;以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粮食安全等为主题开展教育活动,吸引超1300人次参与;“学习强国”APP使用100%全覆盖,2023至2024学年共计发展116名优秀共青团员为入党积极分子,切实为学院党团工作推进注入青春活力。
推动基础建设稳步创新,以打造“组织力”为内核。
突出组织功能体现“力度”。法学院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严格考核,明确党团工作联议。把共青团建设工作纳入党总支议事范围,明确1名相对年轻的总支委员分管共青团工作,并直接兼任同级团组织负责人。党总支每学期专题研究2次群团工作,党总支委员会定期听取团委书记工作汇报。坚持党建引领,组织联动,推进党团活动同建。实行党建带团建“三带三联”工作机制——党员带团员、党课带团课、党校带团校、党团工作联动、党团活动联办、党团服务联进。推动党建团建大融合大发展。进一步健全完善“年初制定计划、年中自我测评、年末对照总结”及“月总结、季研究、年述职”工作机制,实现党团一体化建设工作有制度规范、有机制推动。
在深化改革中倾听需求,以提升“服务力”为基础。
突出服务功能体现“温度”。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团结联系广大师生员工的桥梁纽带,法学院党总支把增强教师归属感、促进教师成长发展作为基础,把面向广大学生帮助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作为重点,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着眼柔性管理、服务育人,通过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把广大师生紧紧凝聚在党组织周围。拓宽载体平台,服务青年常态化。一是深入拓展服务阵地。形成以法学院红色驿站为主阵地、党群工作中心为服务点的点面结合青年服务体系,切实把红色驿站打造成青年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活动之家,已服务达698人次。二是深入强化思想引领。以黄埔军校、东江纵队等红色资源为依托,打造红色教育路线,已开展红色研学活动6次,持续提升思想引领效能。
积极引导青年服务社会,以提升“贡献度”为目标 。
突出教育功能体现“深度”。法学院党总支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加强师生理想信念教育置于首位,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深度融合,把文化育人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引领培育优良班风、学风、校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是实施“青年志愿”工程。充分发挥团员青年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吸纳60余名青年志愿者参与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部片区“提民生质量·促东莞发展”志愿服务活动,法学院党总支联合寮步公安分局“以案说防”志愿服务队开展反电信诈骗宣传,抄学生积极参与。二是实施“希望小屋”工程。组织80余次党团志愿活动,参与人数超 1000人,志愿辐射影响人数近2400人,活动内容覆盖包括环保、教育、社区服务等各个领域。开办雷锋月志愿服务、爱国卫生运动月、浮竹山义教、3·15、12·4普法活动等,为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打下坚实基础。
未来,法学院党总支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举措、夯实基层建设,推进党建带团建,党团组织进楼栋、工作进宿舍。从讲政治的高度、顾大局的广度、利长远的深度擦亮党员、共青团员的“名片”,确保全党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步调一致向前进。
撰稿:朱佳欣
摄影:法学院
初审:朱佳欣
复审:魏 薇
终审:姜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