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政榜样

榜样老师
当前位置:首页-法政榜样-榜样老师

【教师专访】王伟:传道授业解惑心 沥血耕耘育桃李

作者:admin浏览次数:6794发布时间:2024-06-18 17:08:43

   

   王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东莞城市学院法学学术带头人,超大城市法治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国际法学、阳明心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类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四川省教学成果奖等各类奖项10余项。

   

  王伟老师始终秉持“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培养,促使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本学期王伟老师观察到大多数同学习惯拿着书籍或者电子设备进行学习,他希望大家脱开这些东西来回答问题,便尝试了一项挑战性任务,实施阶段性的改革实践:前三周,学生可以照着书籍或电子设备来回答法考真题;从第四周开始,可以先照着准备好的材料回答一次,再放下材料自主回答一次。对于能脱稿回答的同学,用平时成绩加分、带头鼓掌、口头表扬等方式予以激励。本学期七周过后同学们基本都能脱离课本和电子设备回答法考真题,同学们也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理解、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应答。通过此次挑战任务,王伟老师使同学们认识到,人脱离舒适圈是很难的,但在压力和动力下,脱离舒适圈后同学们都能做更好,都能激发身上的潜质。

王伟老师主张,教无定法,但博采众家之长,成一家之言,教学上同行之间相互学习是很有必要的。老师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扬长避短,这样便能少走弯路。目前他正在做广东省教育厅的宪法教研室质量工程项目,特别强调集体攻关,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组织同类课的老师在一起相互学习启发,一起进行头脑风暴。在学生创新方面的培养,王伟老师分享了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强调指出创新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要更注重实践,从未来法律职业的实际场景出发,立足于解决法律实际困难,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让同学们在课堂上有代入感。无论同学们未来是打算往哪个方面发展,在平时中学习都应该带着目标感,这样的努力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够激发自身的创造性潜力。

王伟老师分享自己平时无论在教学还是在科研上,都强调接地气。他认为,只要致力于解决实践问题,创造性会随之出来。他现在正在主持校级科研机构超大城市法治研究中心,这个机构立足于东莞市的超大城市建设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法治的角度进行研究对于解决东莞特有的“大城市病”、以法治化促进治理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他特别指出,这个科研机构的创造性在于团结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围绕超大城市这个话题,研究和探索外来人口众多的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东莞经验”,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东莞样本”,为全国的新型城市化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模式。

     近年来,法学院的发展形势喜人,无论是从招生规模还是培养人才质量和服务社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王伟老师表示,在教学方面,要立足于我们学校的所在地东莞的区位优势,致力于服务大湾区,推动学生在服务性学习中成才和成长。比如现在正在开展的法学院与寮步镇横坑社区合作共建的百千万工程,老师需要带着学生一起服务社会,通过服务社会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形成认知失调,使同学们可以带着问题上课,同时也可以让同学们在服务社会中深化检验课堂上的知识,这种服务性学习可以让我们人才培养有质的提升。

    在科研方面,着重于应用型科研。比如对东莞面临的超大城市治理过程中的“疑难杂症”,组织协调法学院法律、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三个专业的研究力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通过与校内外相关研究机构、政府实务部门、基层社区力量协同创新,助力学校与东莞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文字:曾钰淇

图片:黄家辉

编辑:曾钰淇

初审:杨金元

复审:王  伟

终审:江小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