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教学科研-教学动态

梦想讲坛 | 法学院系列讲座之不一样的社会工作

作者:徐建楷、李珊浏览次数:626发布时间:2023-04-21 14:01:01

2023年4月20日下午两点半,东莞城市学院法学院李汝吉老师以《“旅行”社工:不一样的社会工作》为主题在7a 114教室为法学院100余名同学开展讲座。此次讲座旨在结合国家社会工作发展,以及中央社会工作部组建的大背景下,鼓励社会工作学子坚定“专业自信”“学科自信”“职业自信”,构建大家对社会工作环境的整体认知,提升社工自我认知,自我发展的意识。


讲座中,李汝吉老师首先对社会工作的概念进行阐述,将社会工作的性质和存在必要性进行分析。李老师在讲座中与学生充分互动,了解了学生眼中的社工。

本次讲座讲座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我与社会工作”,在此环节中,李汝吉老师将自己的经历再分为四部分,从自己最初十年一线的社工经历讲起,担任一线社工、督导助理、见习督导、督导再到服务总监的升迁变化,在各个职位中不断学习,不断提升,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将自己刻苦难忘的经历从容讲述,告诫学生时刻做好准备,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第二部分为“省外社会工作发展见闻”,此部分对云南,贵州,内蒙古,湖南的社工发展模式进行对比,将社工组织生产环境的局限性和受外在因素影响的弊端总结,并结合学生接触较多的广东社工,从顶层设计、发展模式、政府购买社会工作专项三方面分析广东社工发展概括。

第三部份与第二部分紧密联系,以院校所在地东莞为例子分析社工发展。东莞政府政策的不断完善,将社工经费纳入市政财政预算范围。“双百工程”、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证、优才卡等政策均表明社工的社会认同程度不断提升。在服务模式方面,平台和模式的不断创新使社工发展更为顺利。以东莞长安和寮步两大镇为例,对社工近些年的就业数量变化做对比,更突显社工发展的趋势向好。

第四部分部份讲述社工整体工作发展未来,从认知问题、理论问题、实践问题三方面讨论社工目前存在的问题。李老师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未来社工的推进路径:制度建设社会工作立法;政府直聘、民办购买、个人工作室;资源平台建设;明确四个角色(直接服务角色、个案管理角色、行政和机构管理角色、行动研究者角色);专业化、职业化。以此路径发展,做好学科自信、专业自信、职业自信和心态自信,才能更好地完成社工工作,规划社工未来。

通过本次讲座活动,增强了参会同学特别是法学院社工学生学习、就业、生活信心,提升社会工作专业在全校师生的知晓度和影响力。

初审:徐建楷
复审:魏  薇
终审:江小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