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学院动态-新闻报道

政法系主任刘杰教授思政课:解读宪法修改主要内容

作者:高政浏览次数:1216发布时间:2018-03-30 17:30:38


    2018年3月29日上午,政法系主任刘杰教授在7A602教室为同学们上了一节有趣的政治思想理论课。刘杰主任以“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宪法修改主要内容解读”为题,详细的为同学们介绍了宪法修改的主要内容。

   课上,刘教授首先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宪法修改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今年全国两会的重要议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制度安排。

   讲授中,刘教授说道,回溯我国宪法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我国的宪法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现行宪法自1982年公布施行后,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7年四次修改,有力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此次宪法修改,融入了中国共产党近年来重大理论成果、实践经验、制度创新内容。尤其是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发展理念、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等方面均有体现。同时,宪法中增加有关监察委员会的各项规定,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成果,贯彻了党的十九大关于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部署。

   刘教授指出,依照宪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首要目的就是要牢固树立国家工作人员宪法观念,就是通过这种庄严仪式,强化宪法的权威和对宪法以及一切国家法律的敬畏之心,塑造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信仰,强化忠于宪法的使命感,并将之内化为一种法律约束和道德约束。同时,宣誓本身就是依法接受人民监督、向人民作出庄严承诺的过程。宪法宣誓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份担当、一份责任,是向人民庄严的承诺,提醒他们要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鞭策他们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忠实地履行义务,这对于彰显宪法权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刘教授的授课内容丰富,脉络清晰,一气呵成,政治站位高,紧贴时代脉搏,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课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今后将以身作则,提升自身法律意识,从树立尊重宪法的意识起,主动学法、懂法、守法,依法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并依法履行法律给予的义务。